劳工标准、透明度与全球供应链
作者:Thomas Singer
全球供应链已扩展至世界最遥远的角落,进而为跨国公司带来众多优势,比如成本优势、规模效益,以及此前几乎不可能企及的产品上市速度。然而,在带来这些优势的同时,对第三方制造商的依赖也为跨国公司造成了一些挑战和风险,富士康等中国工厂的劳工环境近期成为媒体关注热点就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对供应链上游劳工标准的关注并非一个新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就曾经在西方世界广为世人关注。当时许多劳工活动家和其他一些人质疑为耐克(Nike)等知名服装品牌制造产品的工厂对待工人的一些做法。对这些做法的担忧,劳工活动家的压力,以及媒体的关注对公司声誉造成的威胁,导致耐克和其他服装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解决其供应链的劳工问题。对供应链的关注焦点最终转移到了环境实践,比如能源、水和原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和使用效率。
供应链劳工标准最近重新成为跨国公司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如今,被质疑的不仅仅是服装公司,在其他备受关注的产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被问及劳工标准问题。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就是一个尤为引人注目的领域。这些无所不在的产品已经引发了许多针对第三方厂商所采用的劳工标准的问题。
跨国公司对其供应商的劳工实践究竟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是一个持续引发争议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秉持供应商的社会和环境实践超越其职责范围这一原则运营的公司并不鲜见。公司责任通常仅限于公司的四堵墙之内,许多公司认为,只要供应商能够按时生产出优质产品,它们就没必要插手其业务运作。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跨国公司认为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具备极高的竞争价值,供应商透明度,即跨国公司披露供应商的名称和位置,也几乎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做法。
如今,尽管劳工活动家和股东纷纷要求公司提高供应商信息的透明度,但绝大多数公司依然非常警惕地守护着这类讯息。然而,有迹象显示许多公司正在逐渐改善供应商信息的透明度,对于公司董事而言,这一趋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5年,耐克公司决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其全球供应商名册,由此成为服装业第一家这样做的公司。网站上包括一个交互式地图,标注有该公司891家生产商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统计信息。2007年,巴塔哥尼亚公司(Patagonia)启动了一个名为“足迹记录(The Footprint Chronicles)”的微型网站,消费者可以在该网站上追踪这家公司部分产品的整个开发周期,其中包括关于供应商的详尽信息。最近的一个例子是苹果公司(Apple),由于供应商的工作条件引发了种种质疑,该公司现在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为了应对日益沉重的压力,苹果公司于2012年1月份发布了一份主要供应商清单,由此成为包括惠普(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在内,正在为供应链透明度铺平道路的众多电子产品类公司的一员。
对于公司而言,供应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优势,但如果没有被仔细管理,它们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风险源。正如现在的苹果公司和此前的耐克公司所经历的情形,供应链问题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声誉风险。公司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冒着引发一场公关灾难的风险,无视解决其供应链问题的压力,要么采取积极步骤,在这个容易引发消费者共鸣的领域内,成为行业排头兵。2005年,耐克公司决定做后者。现在,苹果公司同样面临这样一个选择和机会。
公司股东对于全球供应链引发的风险和机遇日益敏感,最近关于这一主题的股东决议表明,股东们对劳工标准的相关问题越来越重视。正如本周的《董事报告》(Director Notes)所审视的,在2010年至2011年之间,9项与供应链劳工标准有关的提案被提交股东大会表决。这些决议主要要求公司制定供应链的行为守则,通过监督机制确保供应链恪守人权政策。尽管许多著名组织发布了赞成此类表决的代理投票导则,但几乎所有的公司董事都建议对上述决议进行否决。不出所料,这些股东决议都未获得通过。
否决这些表决案的理由通常有以下几个。一些公司表示,它已经制定了严格遵守人权的行为守则,因此这些决议是多余的。然而,在一个例子中,董事会认为,人权执法已经超出了私人公司介入的范围,应该由政府出面解决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