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解决食品安全与气候问题的双赢路径

气候新闻播报2014-07-25

一些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为全球数十亿人提供足够的粮食,又能减轻由此产生的环境压力。

作者:Tim Radford

用水压力:中国的稻田需要大量灌溉。图片来源:陈思远(音译)维基共享资源站

想象一下:到本世纪末,我们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将水资源浪费降到最低,为城镇和农村的100亿人提供充足的食物。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吗?保罗•韦斯特并不这么认为。韦斯特是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环境研究所全球环境美化行动(Global Landscapes Initiative)项目的主任及首席科学家。

他与同事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如果政府、工业、商业和农业能够根据本地条件,选择最适合的作物,以最有效的方式利用资源,现有土地足以养活全世界的人口,并且可以将全球环境破坏降到最小。

新思路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从全球视角看待各地当前面临的问题。研究人员选择了三个最有潜力的关键地区,可以在减少环境破坏的同时,提高粮食供应。他们考虑了水资源消耗、粮食浪费、温室气体排放和来自农田的排水污染等因素,以及新思路在哪些地方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带来最大改变。

他们把重点放在棉花以及16种粮食作物上,在全球范围内,这些占耕种面积的58%的粮食作物贡献了86%的卡路里。他们还找出了一系列所谓的“全球杠杆点”,以及这种新思维能带来最大改变的国家。

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在现有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粮食。研究人员发现,世界许多地区都存在“农业收益差额”——即土地实际产出与土地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

这些科学家指出,在差距最大的地区,只需将农业收益差额缩小一半,就能令粮食产量增加超过3.5亿吨,可以满足8.5亿人的能量需求——这些人口绝大多数位于非洲,以及亚洲和东欧的部分国家。

而只需利用好这些农作物原有总耕种面积的5%,就能获得一半的增收产量。巧合的是,8.5亿人也是联合国目前估算的严重营养不良的人数。

研究人员目前的所有计算结果,均以当前条件为依据,但他们也承认气候变化会迫使人们重新考虑。但研究还是提出了在限制对气候造成影响的前提下,什么才是最有效的粮食种植方法。

清除森林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0%-35%来自农业,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为获得农田对热带森林进行的大肆砍伐。其他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则来自家畜和稻田排放的甲烷。

巴西与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森林资源,通过采取一套措施便可以带来巨大改变。而大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一半以上的中国和印度则需另当别论。

中国、美国和印度的耕地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其中有68%来自小麦、玉米和大米。

大米和小麦是对灌溉需求最大的农作物,而灌溉水占全球水消耗量的90%。超过70%的灌溉发生在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因此,只需要提高使用效率,农民便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将用水需求降低15%。

一些目前被用作动物饲料的农作物,可以为40亿人提供能量需求,而这种“饮食差距”主要存在于美国、中国和西欧国家。

粮食浪费

在全部收获的粮食中,有30%至50%的被浪费掉了,动物食品的浪费尤为严重。丢弃一公斤无骨牛肉,相当于扔掉25公斤小麦。仅美国、中国和印度三国减少的浪费,便可以额外为4亿人提供食物。

总体来看,这份报告不是一个行动计划,而旨在发掘出哪些齐心协力的行动可以带来最大的改变。

韦斯特博士说道:“明确指出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做什么,可以为资助者与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让他们的行动更有针对性,从而产生最大效益。”

“通过专注于可以取得最大成效的地区、作物和做法,公司、政府、非政府组织等可以确保他们的努力既能实现消除饥饿这一共同的重要目标,又能保护环境。”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