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余恨绵绵
终于在11月25日搞定了一笔淘宝交易退款,由此宣告了今年的双十一血拼的结束,总计消费了6800余元,刷新了单件商品和订单金额的历史最高。去年双十一时,为了提醒自己要理性消费,我写了《双十一前的冷水浴》,定下了条条军规。然而时过境迁,面对新一轮营销术的狂轰滥炸,以宝宝、老公、妈妈、婆婆的种种需求为由,我的购物冲动还是突破了理性的束缚,猛烈增长。
尘埃落定之后,回过头来反思,看看蛊惑我的“饵料”到底是什么模样:
预售低价保障。今年双十一是星期一,天猫店推出了提前预售,让买家可以省却半夜抢购的辛苦,先预付定金,双十一当日付尾款。同时,保证该商品的双十一价格不会更低。但据我的观察,预售商品都是指定款式和颜色的,比如我想买的一个登机箱,预售款只有梅红色,而在双十一当天,其他颜色全部上架,价格相同。我在零点刚过时,就抢购了黑色款,付款时还用了10元优惠券,实际比预售还要便宜。还好,躲过了预售这关。
提前领券。在双十一五折的同时,店铺还提前推出了优惠券领用,增加收藏率。其实这招“折上折”不过是“朝三暮四”的把戏,但有些商家的优惠券是限量发送的(至少系统会显示“发完了”),让抢到的买家沾沾自喜,以为抢到了便宜。我申领了不少的优惠券,但在当天只用在提前放入购物车的订单中。但在下单的时候,还是为了凑券增加了消费量,算是中招了。
充值抢红包。这个不算什么新奇特,去年就已经用过了。我按照购物车商品的总额进行了充值,但今年幸运的是,抽中了300元的红包。由于有了这笔意外之财,让我再添加商品时缺少了算计,多多少少有些冲动消费。
总的来说,今年在购买的过程中,我还是很好的管理了预算。合去年相比,双十一的发货速度很快,收到的商品质量也都不错。今年遭遇的最大问题是包裹少货,我在天猫上一共有6个订单,其中有三单少货。在我以往五年的网购中,从没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而且三单少货的商品最多总量也就是4件。如果排除“中奖了”这种小概率事件,从中或多或少可以窥见商家的“诡计”:
特价缺货。我的一个包裹少了一个婴儿清洁套装,这是商家双十一抢购的热门货。受它的撩拨,我顺便在店里选购了其他商品,用了优惠券。但最后寄来却没有该商品,反映给商家后,说该商品缺货不能补发,迅速的给我办理了退款。不得不说,这里有“忽悠”的嫌疑。(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售后服务效率高。)
赠品漏发。有个订单商品是在零点至1点付款可以赠送一条丝巾,收货时却没有。向商家反映后,需要上传快递单和商品的照片来进行核对。老公说真是太麻烦了,算了吧。但我继续坚持,最终商家给补寄了一条。在实际交易中,有很多人都会不了了之。而对于我这样执着的,商家也不过多付一次运费。在违约的成本收益面前,难保商家不动不好的心思。(当然,也可能真的是太忙忘发了。)
谢天谢地,经历了种种波折,历时两周的双十一终于过去了。马云说,这是对电商行业的一年一次的大考。对我个人来说,内心种种蛊惑和烦恼交织,贪欲、恶意和理性缠斗,这何尝不是一场考验?马云可以交出300亿的成绩单,而年复一年,我的成就感又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