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败房族手记——北京有什么好?
[gallery columns="1"]
最近和老家的同学聊天,说起自己身体出的一些状况,他关切的嗔怪说:你在北京干什么啊?有什么意思啊?月初,母亲为了照顾我,从老家大连来到了北京,一下火车便被扑面而来的热浪包围了,不住的叨念:太热了,太热了。她来了以后,看着我和老公每天两三个小时在上下班的路上奔波,慨叹着:京城生活真不容易。一次,因为要修车,母亲和我们一块儿到了五方桥汽配城,那里有很多修车工住在濒临臭水河的平房里,马路上尘土弥漫,母亲皱着眉摇头:这样的北京,打死我也不来。
前些天见到了老公的一位在京的发小。他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打拼了七八年。前年结婚准备买房子,但赶上了限购,几番努力没通过资格审核,只好作罢。他说他已经把户口办到了深圳,在北京挣几年钱就和爱人去那边发展了。“没办法,房不让买、车不让买,在这儿呆着干什么?”
自从上大学进北京,十多年过去了,身边的同学、朋友,出京、进京都大有人在。我和老公也曾考虑过离开北京,但种种机缘,还是留了下来。说实话,在北京生活,体验是糟糕的。堵车、地铁拥挤、雾霾、高房价房租、吃饭排号……说不尽道不完。虽说同学当中有很多人留在北京,但在这个偌大的城市当中讨生活,各人往往自顾不暇,很多朋友一年也见不上一次面。而北京生活的优势也乏善可陈,无非是机会多工资高(同时竞争激烈压力大),无非是有文化底蕴云云(其实我还没去过长城、天坛、国家大剧院等等历史文化胜地),无非是集中了优势的教育、医疗资源(对应的是看病难、入学难)。
尽管如上所述,我还留在北京,是为什么呢?和我一样在北京的外地人,所谓“新北京人”,又图什么呢?
在我看来,北京以及其他一线城市最大的吸引力是机会的公平性,当然这里的公平是相对的。相比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大城市由于集聚了大量的资源,“人情”和“关系”的边界有限,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必须设定公平的游戏规则。虽然在北京一些工作(多为体制内、和垄断资源相关)需要送礼、走后门,但我和周围多数人的工作主要都是通过公开招聘或推荐获得。在相对公平的制度下,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生活的愿望才更容易实现。尽管在户籍制度、福利制度上仍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导致很多外来务工者无法在大城市扎根,但城市仍然是他们理想的“淘金地”,令他们之后的生活更有保障。
为了应对“北京有什么好?”的质疑,我准备了一个反问:不在北京,去哪儿呢?每年,本刊都会发布“最适宜退休的城市”榜单。http://www.fortunechina.com/rankings/c/2013-08/27/content_172445.htm 我的家乡大连今年在各分榜单中无一入选。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对我说,由于堵车,他每天上下班要5个小时。在过去十多年中,由于城市扩张,大连的恶化是有目共睹的。其他二三线城市正在以相同的模式扩张,患着相同的城市病。比如成都,在过去两年城区人口增加了130万,资源的压力可以想见。
在当前的城市化模式下,一个城市的宜居性、收入和生活成本之间构成了“不可能三角”,只能艰难取舍抑或是顺受。唯一的希求是到了退休的时候,万里山河,还能有个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