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APP下载

帝都败房族手记——坚挺的泡沫

明心堂主2013-03-04

房子,是个沉重而复杂的黑匣子,如若能够洞悉个中乾坤,就能够融会贯通整个中国经济的动向。我将持续的关注并思考这一话题,至于这一兴趣的缘起,先听最近我的三段亲身经历:

今年以来,老公以前的同事有三个都买房。其中手笔最大的一个,在北五环外买了一个160平米的跃层,总价500多万,每个月的月供接近两万。当问到一旦失业断供怎么办时,女主人的方案是:“到时把房子卖了,再换个小房子呗。”

 上周傍晚回家的时候,经过小区(北三环至北四环之间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门口的房产中介,扫了一下报价板上的每平米单价,万位上赫然写着“4”,千位上则多数是“8”。从中介那里了解到,我们所租住的一套50平米的90年代初建的砖混老房子,管线老化、外墙残破,现在的市场价是230-240万。中介大概以为我是房主,我趁势问道:“这么贵,好卖吗?”中介信誓旦旦的说:“很抢手,很快就能成交。”

 周末和朋友聚会,聊起了“房姐”。大家很调侃的说,风声鹤唳之下,很多人都得出手了。我说:“要是真出手了,房价为何不降反升?原因可能有二:这些抛售者做局抬高房价出手,或者,中介把房源控制了,囤积居奇。”一个家人做中介的朋友说:“还真不是,现在的一套房源,十几个买家争抢。你要是说想卖房,中介恨不得求你。”

 从2007年毕业做财经记者至今,房地产调控就是我经常报道的内容,围绕着高房价和调控,曾多次采访任志强、聂梅生等一系列业内人士,以及知名的经济学家和相关学者。报道当中屡屡提及的是“泡沫”、“风险”与“理性回归”,看好和看坏的被访者也各持己见,争辩不休。然而,这么多年下来,房价还是越调越涨,而且一次比一次来势汹涌。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似乎上涨暂停了。但现在,新一轮的反扑又拉开序幕:2013年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再度有逾七成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北上广涨幅领先。

 想要抽丝剥茧、严谨深入探究高房价背后的机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想要预测房价今后的走势,现在却变得异常容易。我们随便在身边做个调查,得到的结论一定大多是:“会上涨”,或者至少是“不会跌”。当房价上涨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信仰时,可能理性的认知,正湮没这种迷狂之中。

好在,生活的压力是实实在在的,简单的一算账:在北京,税前月薪一万的上班族,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又能结余多少呢?我周围的朋友,连税前月收入两三万的,都坦言每个月动辄五六千元的房租或月供压力很大。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那些中低收入者,在北京买房和打拼的希望又在哪儿呢?

至于卖方,算的是另外一笔账。以我们租住的小区为例,一个一居室可以卖到200万以上,而租金最高也不过每月4000元左右,一年下来按照最低的银行定期利率来算,回报率都是吃亏的。但在通胀、土地稀缺、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因素构建的上涨“故事”中,200万现金又倒不如一栋老旧的小屋让人心安。在房价上涨时,有房的舍不得卖;正如在房价下跌时,买房的持续观望。

 房价会继续涨下去吗?只看眼前正在发生的:房租、房贷的压力背负在劳动者身上,租金、人力成本又转嫁到企业身上,企业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全面上涨……如此推演,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

在《动物精神》一书中,作者罗伯特·希勒曾一番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言论。他认为,急剧上升的资产价格导致了狂热故事的广为流传,创造并不断吹大房地产泡沫,而泡沫崩溃将是必然的。他说这些话的时间是2009年底,那些听信并推迟买房的人,到今天一定后悔不迭,大呼受害。

持“上涨论”的人会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泡沫总是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也是事实。想及香港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崩溃,有什么让我们坚信能够幸免呢?

热读文章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

    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中打开"